我市将于今年底前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
一、基本情况和整治的目标
我市经排查有12条黑臭水体,其中:建成区黑臭水体5条(香洲区:造贝排洪渠、南屏东排洪渠,金湾区:三灶镇北排河,高新区:鸡山排洪渠、东岸排洪渠),非建成区黑臭水体7条(全部为斗门区河涌:沙龙涌、咸坑河、合禾涌、白头翁涌、鸡咀涌、新青正涌、五福涌),其中合禾涌、五福涌列入广东省2017年重点挂牌督办黑臭水体。
我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在2016年年底全市12条黑臭水体无垃圾和大面积漂浮物,在2017年底前整治后河渠感官上应达到不黑不臭,按照住建部颁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水质检测4项指标合格,公众调查评议满意率达90%以上, 达到“初见成效”的评估要求。2018年,通过生态修复、岸带绿化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整治效果,达到“长制久清”评估要求。我市将消除黑臭任务提前至2017年底,较国家要求提前2年。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我市部署由我市市政和林业局在2016年3月份编制完成《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并印发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相关各区针对每条黑臭水体均制定了整治方案,市、区分别针对12条黑臭水体进行了公示。
(二)每月跟踪督办黑臭水体整治进度。按季度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填报相关各区的整治情况,不定期对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开展督查。
(三)每月监测分析黑臭水体的水质情况。从2016年8月份开始,我市供排水治污中心每个月对上述12条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报给相关各区,督促各区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的整治。
(四)摸排黑臭水体流域污染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市环境保护局在今年6月组织辖区环保局开展12条黑臭水体流域工业污染源的摸排和监管,形成《我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全市黑臭水体工业排污状况摸底调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市政府。今年以来,市环境保护局开展多轮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黑臭水体周边工业企业、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执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五)制定整治工作提升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市政和林业局会同市环保局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目标和责任单位,列出每条黑臭水体下一步的措施或工程,并拟由市市政和林业局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的指导,会同市环保局、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每月一次对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六)加强督办。为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市主要领导对黑臭水体整治进行现场督查,市市政和林业局会同市环境保护局、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对黑臭水体整治方案进行了梳理和完善。落实周报制度,每周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汇总报市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
三、进度情况和下一步工作
截至2017年6月中旬,我市12条黑臭水体截污工程已完成11条,鸡山排洪渠完成生态修复工程,其他河渠开展清淤、生态修复和补水等工程。斗门区政府为进一步提升整治效果,启动斗门区7条黑条水体水生态修复PPP项目,赶在12月底前完成消除黑臭,并通过效果评估。
最近监测结果显示,对12条黑臭水体共23个监测点进行检测,其中无黑臭占所有监测点比例约为30%,轻度黑臭为61%,重度黑臭占9%,较5月份有较大改善。
在今年余下的时间,我市进一步提速整治进度,抓好督促落实,同时启动开展整治效果评估工作,确保年内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目标。